2020, 39(1): 12-21.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0.01.002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高层次人才、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及为谁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研究生课题思政是在研究生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研究生参与课题的各个环节中,在研究生与导师的互动、同心聚力开展课题研究中实现思想政治育人功能,使研究生进一步树立“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严谨治学、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文章就研究生课题思政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内容包括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中的课题思政理论探索、模式构建以及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实践。文章旨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各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协调与配合,拓展培养研究生课题完成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充足的动力。
2019, 38(5): 42-51.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9.05.005
文章回顾了四川省社会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四川省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所走过的路程。从恢复发展期(1978—1990)、快速进步期(1991—2000)和全面发展期(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及学科建设与学术成果两个方面,对四川省社会学学科始终立足西部、对话国际、力争前沿,以研究西南地区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基础理论与规律,回应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与人口问题,探索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方法与路径,记录西部地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群的日常生活机理与民风民俗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描述与分析。
2022, 41(2): 1-8.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1
江河源文化是大江大河起源段的“地理—社会”空间文化。在黄河文化的研究中河源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看,黄河河源文化具有久远性、复合性、辐射性、传递性特征。黄河河源文化在自身的演进过程中一直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表现为:将游牧文化带入到中华文明之中,形成中华文明的底色;古羌人在华夏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带动众多族群(特别是藏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江河源区共同的源头、共同的文化和横跨黄河长江的人口迁徙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结为一个整体。对江河源文化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形成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