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2-8505

CN 51-1675/C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应用中国大健康义治原理构建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

李传林

引用本文:
Citation: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应用中国大健康义治原理构建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 李传林(1961—),男,研究员,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健康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发展和工业经济发展
  • 中图分类号: R-05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 Comprehensive Health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Comprehensive Health Principle of Yi-zhi under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 摘要: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真正的共同体”学说指导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用正确义利观贯穿并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大健康体结构,又以两体结构共存、共联、共通、共统、共汇、共守、共生、共有等纽结点为支点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矩阵结构。再应用义治原理对大健康治理普通结构进行义相关性转换以清除违义因素而得到符合义价值要求且经反证已达到义治目标的“纯义”大健康共同体矩阵结构。最后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健康体、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要素(矩阵)代入“纯义”矩阵而得出各类大健康主体512个合作点位构成的对策矩阵。
  • 表 1  正确义利观或义/义治观导向的八理/八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疏通矩阵

    义治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地球环境新家园观共同家园自然新世界敬畏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共同体原生健康
    德义科学发展新发展观共同发展发展新世界开放合作求衡减差发展共同体生态健康
    仁义和平维护新和平观和平共处和平新世界和睦和谐不盟不战和平共同体生体健康
    本义经济合作新合作观经济全球化经济新世界开放政策世贸规则经济共同体生理健康
    礼义文明交流新文明观文明合和文明新世界包容互鉴平等对话文明共同体心理健康
    法义安全责任新安全观共同安全安全新世界国际秩序安全公约安全共同体伦理健康
    圣义发展利益新利益观共同利益利益新世界互利互惠共赢共享利益共同体哲理健康
    民义全球治理新治理观共同治理治理新世界治理体系治理原则治理共同体道理健康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正确义利观或义/义治价值目标主导的八理/八治对人类大健康疏通矩阵

    义治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自然环境整体观环本平衡环境适宜全人本全发展环境共同体原生健康
    德义生态系统系统观生态平衡食物适量全人群全人类生态共同体生态健康
    仁义生体运动系统动态观动态平衡运动适当全周期全生命艺体共同体生体健康
    本义生理系统科学观生物平衡医疗适合全过程全命运(窄义)医疗共同体生理健康
    礼义心理系统思行观心生平衡心理适衡全要素全有机文明共同体心理健康
    法义伦理系统伦理观生性平衡伦理适调全方位全动衡伦理共同体伦理健康
    圣义哲理系统信仰观心性平衡信仰适时全环境全循环命运共同体(广义)信仰健康
    民义道理系统社会观社会平衡社会适应全量度全联环社会共同体社会健康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义/义治价值目标导向的八理/八治对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疏通矩阵

    义治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同成因同类质同生命同命运(窄义)同欲求同享福同个性同属性
    德义自然健康生态健康生体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伦理健康哲理健康道理健康
    仁义全人本全人群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全环境全量度
    本义地球共体生态共体艺体共体医疗共体心疗共体伦理共体命运共体(广义)社会共体
    礼义凝聚共识调整思维强化联系唱响道义广泛合作国际原则治理体系国际交往
    法义气候规则食药规则体健规则医疗规则心疗规则伦理准则信用规则国际规则
    圣义同基互利兼容互通相关互联共统互成交融互鉴公护互守主体共生并存互济
    民义呵护自然维护生态全民健身义诊活动心理救助伦理传播文化交流组织互动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义导向和义治原理贯通的相关关系循环矩阵

    义为导向/义治原理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原义)
    德义(心和义)正心心识社会平天下
    仁义(前斜义)格物意识智识正心
    本义(后斜义)治国经济文化正心
    礼义(礼近义)修身文化义礼慧识格物
    法义(法/仁近义)致知智识义法政治治国
    圣义(上心近义)义心
    民义(下和近义)义和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义导向和义治原理贯通的大健康共同体变换循环矩阵

    义治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共尊-道共谋-德共建-仁共同体-义共商-礼共约-法共治-圣共享-民
    德义悟本-正心理念-心识系统-心辩证体-义人本-民人权-和公平-社会安全-平天下
    仁义悟思-格物思维-意识科学-智思行体-义化俗-道规制-意施策-智识励民-正心
    本义原生-治国生态-经济生体-乐生理体-义心理-圣公理-利哲理-文化道理-正心
    礼义修养-修身文化艺术-乐伦理体-义礼本性-道属性-慧悟性-慧识人性-格物
    法义法商-致知法意-智识法知-智法共体-义法约法-圣守法-信执法-政治法治-治国
    圣义慧心-透悟(慧)心意-正思(意)心智-智心志体-义心合心-乐平心-利公心-信众心-和
    民义互乐-乐互利-利互信-信和谐体-义和和慧-慧和意-意和智-智和平-心
    下载: 导出CSV

    表 6  义治原理贯通的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循环矩阵

    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义道治本原环义德治本体环义仁治本质环义本治本性环义礼治本伦环义法治本规环义圣治本领环义民治本然环
    道义(原环)共尊共谋共建共同体共商共约共治共享
    德义(思环)悟本理念系统辩证体人本人权公平安全
    仁义(方环)思悟思维科学思行体化俗规制施策励民
    本义(本环)原生生态生体生理体心理公理哲理道理
    礼义(伦环)修养文化艺术伦理体生心属性悟性人性
    法义(法环)法商法意法知法共体约法守法执法法治
    圣义(心环)透悟正思心智心志体合心平心公心众心
    民义(和环)互乐互利互信和谐体和慧和意和智和平
    下载: 导出CSV

    表 7  构建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基本对策矩阵

    义治之策本原环治 本体环治本质环治本性环治本伦环治本规环治本领环治本然环治
    原环义治八命共体八义利观八面对接八健共体八本生心八大趋势八共协同八大跨越
    思环义治八命新观八健新观八大对思八健思维八本质健八同本思八思革新八大思路
    方环义治八心信念八统思行八系平衡八健方法八大平衡八大接点八同化异八大措施
    本环义治八体意愿八转辨证八新世界八适常态八大道义八生经济八段疗资八大义举
    伦环义治八养智慧八大尊重八交互鉴八健审美八风习俗八则文化八宜心疗八教促健
    法环义治八旨原则八类公约八对体系八种制序八伦准则八贸规则八全立法八权健康
    心环义治八治大势八发展思维八要素健康八异普康八合科教八互规则八组协作八同环治
    和环义治八三立康八平思维八有建享八主基保八式和济八措伦法八强组动八然平安
    下载: 导出CSV
  • [1] 李传林. 中国大健康管理原理及运用探析(下)[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4):1 − 6+51. doi: 10.3969/j.issn.1672-8505.2017.04.001
    [2] 李传林. 中国大健康管理原理及运用探析(上)[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3):1 − 9.
    [3] 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6]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5.
    [7]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8] 滕尼斯. 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9]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4.
    [10]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1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5.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EB/OL].(2011-09-06)[2019-04-12].http://www.gov.cn/jrzg/2011-09/06/content_1941204.htm.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习近平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08-21)[2019-04-12].http://www.cankaoxiaoxi.com/photo/20160821/1275387.shtml.
    [14] 李传林. 试论信仰与健康[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1):1 − 4.
    [15] 数学手册编写组.数学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16] 唐敖庆.量子力学讲义[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
  • [1] 王遐见,  高园园.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局面[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1(1): 9-16.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1.002
    [2] 徐菲.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2(2): 26-33.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3.02.004
    [3] 黄进,  李后强,  廖冲绪.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黄河河源文化[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1(2): 1-8.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1
    [4] 曹顺庆,  吴结评. 从“海外汉学”到“中国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曹顺庆教授访谈录[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7(1): 1-6.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8.01.001
    [5] 张拓凡,  袁志田. 共同富裕视阈下我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研究[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1(2): 54-64.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7
    [6] 李传林. 中国大健康仁治原理应用于中医方法[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38(2): 51-58.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9.02.008
    [7] 李传林. 试论信仰与健康[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6(1): 1-4.
    [8] 李映发. 郑和下西洋档案并非刘大夏烧毁——明代刘大夏销毁郑和下西洋档案考辨[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3(5): 22-28.
    [9] 张春义,  黄海. 大晟府词人江汉与南宋诗人江朝宗考辨[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4(3): 27-31, 37.
    [10] 田乾,  金怀玉,  胡宏兵. 基于八大经济区域的保险业区域发展差异分析[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3(4): 76-81.
    [11] 梁晓林,  张冲.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2(2): 57-71.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3.02.008
    [12] 刘喜文,  张军亮,  张帆. 医疗健康信息的组织与服务模式研究[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39(5): 103-112.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0.05.012
    [13] 李传林. 中国大健康管理原理及运用探析(上)[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6(3): 1-9.
    [14] 焦剑. 习近平关于全民健康事业的重要论述及启示[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38(2): 32-39, 50.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9.02.006
    [15] 李传林. 中国大健康管理原理及运用探析(下)[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6(4): 1-6, 51.
    [16] 郭一丹. 论李安宅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6(3): 35-41.
    [17] 杨贵中,  谭远发. 全球价值链下四大需求对德国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测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6(1): 55-59, 98.
    [18] 吴东武,  鄢恒,  王慧君.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中江经济圈经济发展机制研究——基于地缘经济视域[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7(5): 61-69.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8.05.009
    [19] 魏静华,  陆旭. 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疑难问题探析[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7(3): 23-29, 39.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8.03.004
    [20] 谢桃坊. 文化现象的逼视与衡量——论李安宅对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开拓[J]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4(1): 23-2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13
  • HTML全文浏览量:  810
  • PDF下载量:  1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4-19
  • 刊出日期:  2020-03-01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应用中国大健康义治原理构建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李传林(1961—),男,研究员,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健康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发展和工业经济发展
  • 西华大学 四川成都 610039

摘要: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和“真正的共同体”学说指导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用正确义利观贯穿并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大健康体结构,又以两体结构共存、共联、共通、共统、共汇、共守、共生、共有等纽结点为支点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矩阵结构。再应用义治原理对大健康治理普通结构进行义相关性转换以清除违义因素而得到符合义价值要求且经反证已达到义治目标的“纯义”大健康共同体矩阵结构。最后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健康体、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要素(矩阵)代入“纯义”矩阵而得出各类大健康主体512个合作点位构成的对策矩阵。

English Abstract

  • 义/义治是大健康道/道治、德/德治、仁/仁治、义/义治、礼/礼治、法/法治、圣/圣治、民/民治八理/八治重要治理环节[1]。义为价值论和目标论[2],义治是以价值和目标为导向或主导之治理。前者是义治基本内涵,后者是义治基本方式,可表述为义治或义/义治。义治原理是完美性和闭环原理,闭环即循环,完美性即循环间环环相扣[1]

    义与利并非一对平行平衡概念,内涵相去甚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或窄义经济利益有时突显,而义或大义有时则遭到损害,义利矛盾有时突出,因而传统义利观被重新提起,且被赋予新内涵。主体意义上整体、共同、普遍、共享的价值和构成意义上系统、综合、多维、普惠的价值为义或大义,相对而言局部、个体、个别、独享的价值和单一、孤立、片面、特惠的价值为利或小利。正确义利观[3]198、200、223、260、339、538是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的观念、理念、概念及本质内涵之集合,并指引义利兼顾、兼得、平衡、共赢[3]487,甚而先义后利、重义轻利,以义统摄利而占据道义高点。因而义利观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对义本身之看法或曰义即价值。若符合义则有价值或价值高,若违背义则无价值或价值低,对违义问题治理即义治,促使其符合义之价值标准和目标要求,因此正确义利观本质上是义/义治观或义治观。

    这个本质即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4]11,而人类本质即其类本质在于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5]96,人的发展本质不限于类本质,还有超出生命基本需求的无止境的新需求[5]132,人不仅需要生存而且需要生活得更美好和更有质量[6]154,因而人的发展需要是全面发展。人的需求使人的实践活动不只为自己,同时也为他人为社会,因此人在现实实践活动中生成和结成各种社会关系,这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人的本质[7]60

    健康不仅是生命基本需求,而且是更美好更有质量的需要。因健康活动而结成的一切关系就是人作为健康体的本质,更是本质健康展开而形成环环相扣的一系列健康要素(系统)循环。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是正确义利观处理国际关系最高表现形态,或者说正确义利观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最本质内涵或观念本身,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形态结构秩序是:正确义利观—共同体理念—共同体概念—共同体本质—共同体具体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尊重个体权益和价值为前提,充分反映人的本质,具有强大凝聚力,在促进个体发展同时,把个体整合起来,推动共同体发展,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义利相兼[3]538,而义利相兼是正确义利观核心要义。这一共同体基于“真正的共同体”理论而建立和发展。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概念[8]65,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条件下自发结成集体,在国际关系中体现为不同国家为着共同目的和宗旨结成合作性集体组织。它既可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利益的共同体也可以是健康的共同体。它有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血缘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社会联合体······[9]247。社会联合体或自由人联合体,就是马克思所指的“真正的共同体”[10]141,它是人的本质所在。在真正的共同体条件下,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体获得自己的自由。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全面)发展的个人形成的联合体[11]84,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3]5、9,着眼维护人类利益、化解现实矛盾、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立足地球家园,弘扬天下情怀,于2011年提出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国家之间可以结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12]。这里的命运指广义命运,命为定数,运为变数。习近平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国际社会日益结成命运共同体[3]105、130。对这一理念的共识增进和协同实践,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体现人类共有价值,凝聚人类新型价值观,为人类健康公平可及、健康高质发展撑起整体构架和奠定可靠基础。

      正确义利观或义/义治观导向的八理/八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疏通矩阵见表1

      义治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地球环境新家园观共同家园自然新世界敬畏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共同体原生健康
      德义科学发展新发展观共同发展发展新世界开放合作求衡减差发展共同体生态健康
      仁义和平维护新和平观和平共处和平新世界和睦和谐不盟不战和平共同体生体健康
      本义经济合作新合作观经济全球化经济新世界开放政策世贸规则经济共同体生理健康
      礼义文明交流新文明观文明合和文明新世界包容互鉴平等对话文明共同体心理健康
      法义安全责任新安全观共同安全安全新世界国际秩序安全公约安全共同体伦理健康
      圣义发展利益新利益观共同利益利益新世界互利互惠共赢共享利益共同体哲理健康
      民义全球治理新治理观共同治理治理新世界治理体系治理原则治理共同体道理健康

      表 1  正确义利观或义/义治观导向的八理/八治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疏通矩阵

      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矩阵中正确义利观或义/义治观导向体现在地球环境、科学发展、和平维护、经济合作、文明交流、安全责任、发展利益、全球治理八方面。其中,科学发展所对应的发展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或新发展理念[3]533,用以指导转换动能、转变方式,开放合作、互补优势,解决失衡、缩小差距,协同进步、共促发展,打造发展共同体[4]573-574(就其理念而言是趋近广义生态的),建设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3]511,为人类优质生态健康提供与健康需求增长发展适量食物、消费品和营养品保障等。

    • 2016年中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大健康观念[13]是相对于小健康观念而言的,且是基于健康作为基本人权、生存能力、享受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及健康公平可及、共建共享[14]的综合性观念,也是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义利观或义/义治观以解决新时代“医疗即健康”及其相关一系列问题的崭新健康观念,其包括理念、概念和本质多层含义。

      大健康理念即八全健康[14]:全人本健康、全人群健康、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健康、全生心健康、全方位健康、全环境健康、全量度健康。其中,全人本健康主要含义包括发展健康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以生心为本、生心健康一体、重视人文情怀健康、维护健康人权、尊重健康主体、分享人类健康利益等。

      大健康概念即原生、生态、生体、生理、心理、心灵/伦理、心宿/哲理、众心/道理八要素及其构成的整体健全状态,简而言之为全要素或全生心健康[14]

      从本质上考察,大健康包括个人全发展健康、全人类健康、全生命健康、全命运(窄义)健康、全有机健康、全动衡健康、全循环健康、全联环健康等,是由人的本质健康展开得出的健康整生样态之总和。

      大健康理念、概念、本质内涵符合大义且由大义贯穿,大义之中有小利,大义易于而又有益于小利,小利宜于而又受益于大义,真正体现正确义利观或大义统摄小利观,符合义/义治价值目标要求。正确义利观或义/义治观构成大健康观念形态结构顶层部分。

      正确义利观或义/义治价值目标主导的八理/八治对人类大健康疏通矩阵见表2

      义治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自然环境整体观环本平衡环境适宜全人本全发展环境共同体原生健康
      德义生态系统系统观生态平衡食物适量全人群全人类生态共同体生态健康
      仁义生体运动系统动态观动态平衡运动适当全周期全生命艺体共同体生体健康
      本义生理系统科学观生物平衡医疗适合全过程全命运(窄义)医疗共同体生理健康
      礼义心理系统思行观心生平衡心理适衡全要素全有机文明共同体心理健康
      法义伦理系统伦理观生性平衡伦理适调全方位全动衡伦理共同体伦理健康
      圣义哲理系统信仰观心性平衡信仰适时全环境全循环命运共同体(广义)信仰健康
      民义道理系统社会观社会平衡社会适应全量度全联环社会共同体社会健康

      表 2  正确义利观或义/义治价值目标主导的八理/八治对人类大健康疏通矩阵

      例如,人类大健康矩阵中纵向义法八全循环系统推论过程是:“法律”是规律外在反映,本质是规律内在反映,因而“法律”也是本质反映或标志。健康本质作为大健康观念核心,其结构层次是这样演绎的:健康是人的健康,是人全发展的本质健康;人全发展本质健康是人的类健康,是全人类的本质健康;全人类本质健康是人类的生命健康,是人类全生命的本质健康;人类全生命本质健康是人类生命的运动或活动健康或曰人类的命运(窄义)健康,是人类全命运的本质健康;人类全命运本质健康是人类的有机系统健康或曰有机健康,是人类全有机的本质健康;人类全有机本质健康是动态平衡健康或曰动衡健康,是人类全动衡的本质健康;人类全动衡本质健康是循环健康,是人类全循环的本质健康;人类全循环本质健康是人类与环境的联动健康或曰联环健康,是人类全联环的本质健康;人类全联环的本质健康回归到人类本身。

    • 人类大健康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依存关系,共存于人类及地球家园;作为一个思维系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联关系,共联于理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体);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融通关系,共通于概念(四生四心或四生四理人体结构);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互成关系,共统于正确义利观;作为一种新型文明[3]533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交汇关系,共汇于人间道义[3]143;作为一种基本规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相守关系,共护于公共或公认原则;作为一个生命主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生关系,共主于人类主体自觉;作为一种基本权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互利关系,共有于人的本质。两者关系共基于本质,共通于概念,共联于理念,共统于正确义利观,共汇于人间道义,共护于公认原则,共主于人类自觉,共处于地球家园。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下构建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逻辑上是必然的、现实中是必要的、趋势上是必定的。

      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是不同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经济社会地位、性别和年龄、民族和种族、信仰和宗教、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之间,形成同基互利、兼容互通、相关互联、共统互成、交融互鉴、公护互守、主体共生、并存互济的共同健康观念以及这种观念下为着生命及其运动(窄义命运)采取共同健康行动,结成日益紧密关系的共治健康主体。这个共同体是具有大健康观念、理念、概念、本质内涵等理论思维,并秉承思行合一思维方式,充满人类共同健康情怀,去开展健康实践活动的个体、群体、集体、组织等构成的集合体。

      义/义治价值目标导向的八理/八治对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疏通矩阵见表3

      义治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同成因同类质同生命同命运(窄义)同欲求同享福同个性同属性
      德义自然健康生态健康生体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伦理健康哲理健康道理健康
      仁义全人本全人群全周期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全环境全量度
      本义地球共体生态共体艺体共体医疗共体心疗共体伦理共体命运共体(广义)社会共体
      礼义凝聚共识调整思维强化联系唱响道义广泛合作国际原则治理体系国际交往
      法义气候规则食药规则体健规则医疗规则心疗规则伦理准则信用规则国际规则
      圣义同基互利兼容互通相关互联共统互成交融互鉴公护互守主体共生并存互济
      民义呵护自然维护生态全民健身义诊活动心理救助伦理传播文化交流组织互动

      表 3  义/义治价值目标导向的八理/八治对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疏通矩阵

      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矩阵中义治体现在人本同一(八同)、人体同构(八健康)、思行同步(八全)、目标同向(八共体)、途径同路(八径)、规则同守(八则)、共体同断(八互)、惠民同行(八措)八同化异上。其中,义治下横向仁义层次思行同步,主指大健康理念推广实施、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路向及资源配置方式步调一致。全人本理念要求全面揭示和认同人的本质,筑牢大健康共同体构建思行根基。全人群要求全面关照各类人群健康供求,扩展大健康共同体构建公平社会基础。全周期要求全面服务生命各阶段人群健康,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生命健康动力,创建大健康共同体发展动力机制。全过程要求全程跟踪服务每一个人健康需求,体现义利相兼,让大健康共同体建设惠及所有人。全要素要求全面关注健康体健康需求和对其全面提供健康服务,实现生命全面健康,促使大健康共同体真正担负起大健康使命。全方位要求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对全面健康需要创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自然、科技、伦理等条件,促进全面健康顺利实现,为大健康共同体构建提供基本性社会保障。全环境要求为促进健康个性发展营造良好自由“空间”,改善人与自然、社会、建成、域际、人文、人际、政策、法治等环境因素之间关系,使其处于健康氛围状态,为大健康共同体建设提供根本性保障。全量度要求将健康评价提升到审美高度来认同和展开,促进社会对健康审美认知、行为、评价能力培育和水平提高,为大健康共同体构建加上强大牵引力。

    • 从八理/八治思维贯通模型[2],推导出(过程略)义导向和义治原理贯通的相关关系循环矩阵见表4

      义为导向/义治原理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原义)
      德义(心和义)正心心识社会平天下
      仁义(前斜义)格物意识智识正心
      本义(后斜义)治国经济文化正心
      礼义(礼近义)修身文化义礼慧识格物
      法义(法/仁近义)致知智识义法政治治国
      圣义(上心近义)义心
      民义(下和近义)义和

      表 4  义导向和义治原理贯通的相关关系循环矩阵

      在大健康相关矩阵中代入大健康共同体本征要素[15]143[16]16(系统),得出义导向和义治原理贯通的大健康共同体变换循环矩阵见表5

      义治义道/道治义德/德治义仁/仁治义本/义治义礼/礼治义法/法治义圣/圣治义民/民治
      道义共尊-道共谋-德共建-仁共同体-义共商-礼共约-法共治-圣共享-民
      德义悟本-正心理念-心识系统-心辩证体-义人本-民人权-和公平-社会安全-平天下
      仁义悟思-格物思维-意识科学-智思行体-义化俗-道规制-意施策-智识励民-正心
      本义原生-治国生态-经济生体-乐生理体-义心理-圣公理-利哲理-文化道理-正心
      礼义修养-修身文化艺术-乐伦理体-义礼本性-道属性-慧悟性-慧识人性-格物
      法义法商-致知法意-智识法知-智法共体-义法约法-圣守法-信执法-政治法治-治国
      圣义慧心-透悟(慧)心意-正思(意)心智-智心志体-义心合心-乐平心-利公心-信众心-和
      民义互乐-乐互利-利互信-信和谐体-义和和慧-慧和意-意和智-智和平-心

      表 5  义导向和义治原理贯通的大健康共同体变换循环矩阵

      对照变换循环矩阵和循环矩阵得知以下内容。本质循环或内在循环是理想和价值要素及其构成循环系统,即圣义或心循环与民义或和循环系统。基本循环或近相关循环是心、和,仁(法)、礼,智、慧,信、乐等要素及其构成循环系统,除了心循环与和循环外,主要还有法义或法循环与礼义或伦循环系统。智和慧、信和乐分别在法循环和伦循环理论思维、实践思维发挥主导作用,智和乐、慧和信也分别是心循环与和循环重要环节,智、慧、信、乐分别是法-心、伦-和、法-和、伦-心两两循环的交点。外延循环或远相关循环是心识、智识、意识、慧识(悟)、社会、政治(治国或平天下)、经济(齐家)、文化要素及其构成循环系统。主要是德义或思循环系统,贯穿心识、意识、社会、政治、治理等,以及仁义或方(方法)循环系统,贯穿意识、智识、(知识)经济、文化、治理等。慧识是思循环和方循环的连接点,且对两个循环中各要素具有贯通作用。最本质循环为道义或原循环系统和本义或本循环系统,分别占据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空间前端,并通过思维及其方法来贯通,在交点圣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和自然反转,在交点义实现价值目标直通。最本质高层道义把大健康共同体矩阵八同思路,通过大健康共同体转换矩阵转换为八共行动措施;最本质低层本义把八健共体价值目标转换为四生四理实际举措。

      义治原理应用结果:义治闭环构建八个循环,且每两个循环在内涵和层级上同位;义治完美性就是所有循环中四个与本义价值目标直接贯通,四个与本义价值目标相关最近且至少与三个直通循环贯通,每每两个循环具有交点沟通。

      通过分析解出义治原理贯通的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循环矩阵见表6

      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义道治本原环义德治本体环义仁治本质环义本治本性环义礼治本伦环义法治本规环义圣治本领环义民治本然环
      道义(原环)共尊共谋共建共同体共商共约共治共享
      德义(思环)悟本理念系统辩证体人本人权公平安全
      仁义(方环)思悟思维科学思行体化俗规制施策励民
      本义(本环)原生生态生体生理体心理公理哲理道理
      礼义(伦环)修养文化艺术伦理体生心属性悟性人性
      法义(法环)法商法意法知法共体约法守法执法法治
      圣义(心环)透悟正思心智心志体合心平心公心众心
      民义(和环)互乐互利互信和谐体和慧和意和智和平

      表 6  义治原理贯通的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循环矩阵

      例如,从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循环矩阵中纵向全维度下横向本义(本环)视角考察,并对照转换矩阵表可知:政治主指治国,治国基本任务是治理自然环境,以维护原生良好环境条件;经济指的是经世济民,相对治国而言主指济民,济民以齐家为要,以济民为主的经济必是生产、生活、生态等相统一的生态经济,这种经济以自然生态为基础;文化既有生体、生理娱乐文化和心理本底文化,又有超越物质利益的伦理文化(公理)和居于文化高层的哲理文化,其本义要求把生体快乐转化为生体健康、生理快乐转换为生理健康、医术提升为艺术,扩宽心理健康空间、充实心理崇高情怀,大义统摄小利、伦理约束小利,提升文化层次、净化健康信仰,调正社会心态、讲求道理而行。因而本义循环(本环)是原生(治国以治理自然环境为政治任务)→生态(生态经济)→生体(艺体文化)→生理体(生理快乐转换为生理健康、医术提升为艺术)→心理(宽阔胸怀、崇高情怀)→公理(大义统摄小利、伦理约束小利)→哲理(信仰文化、信仰净化)→道理(讲求道理、调正心态)→原生。

      再如,从纵向具有价值目标追求的管理者(义圣治)视角看本领环:共治(如治理自然)→公平(社会)→施策(知识经济)→哲理(高层文化)→悟性(生态慧识)→执法(政治)→公心(公信诚信)→和智(科技智能)→共治。此循环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伦理、科技、治理(自然)等可控健康影响因素。

    • 把前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健康体、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本征要素(系统)代入义治原理对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贯通循环矩阵,得出构建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基本对策矩阵见表7

      义治之策本原环治 本体环治本质环治本性环治本伦环治本规环治本领环治本然环治
      原环义治八命共体八义利观八面对接八健共体八本生心八大趋势八共协同八大跨越
      思环义治八命新观八健新观八大对思八健思维八本质健八同本思八思革新八大思路
      方环义治八心信念八统思行八系平衡八健方法八大平衡八大接点八同化异八大措施
      本环义治八体意愿八转辨证八新世界八适常态八大道义八生经济八段疗资八大义举
      伦环义治八养智慧八大尊重八交互鉴八健审美八风习俗八则文化八宜心疗八教促健
      法环义治八旨原则八类公约八对体系八种制序八伦准则八贸规则八全立法八权健康
      心环义治八治大势八发展思维八要素健康八异普康八合科教八互规则八组协作八同环治
      和环义治八三立康八平思维八有建享八主基保八式和济八措伦法八强组动八然平安

      表 7  构建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基本对策矩阵

      例如,从矩阵中纵向全维度下横向原环义治考察对策。树立和坚持正确义利观及其自然、发展、和平、合作、文明、安全、利益、治理八义利观具体形态,顺应和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明、进步、互鉴、互利八大时代潮流和必然趋势,抓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机遇,建立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理想信念信仰,坚持各类大健康主体共同尊重、共同谋划、共同构建、共同主导、共同协商、共同约束、共同治理、共享便利八共协同,全面对接(即八面对接)自然、发展、和平、经济、文明、安全、利益、治理命运共同体(八命共体)建设,协力推进环境、生态、运动、医疗、文明(心疗)、伦理、信念、社会健康共同体(八健共体)构建,为人类健康从小健康向大健康(即四生四心健康或八本生心健康),以及局部健康向整体健康、个体健康向共同健康、个别健康向普遍健康、独享健康向共享健康、单一健康向系统健康、孤立健康向综合健康、片面健康向多维健康、特惠健康向普惠健康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八大跨越)作出贡献。

      再如,从伦环义治考察对策。持续培育构建人类大健康命运共同体文化,在相互尊重中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借鉴,在相互借鉴中创新。尊重各国各族人民康养、食养、养身、养生、养心、养性、养神、养颜健康智慧和传统医学文化(八养智慧),发挥其对大健康的独特传统优势。尊重各国各族人民有关健康文化传统、健康文化多样性、健康审美情趣、健康宗教信仰、健康风俗习惯、健康法律秩序、健康人格品质、健康自由个性(八大尊重),促进交流互鉴、交融创新,发挥其对大健康日常维护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健康文化多样性,促进健康文化平等交流、真诚交流、互信交流、主动交流、情理交流、文明交流、和谐交流、公正交流,以交往促交流、以交流促交融、以交融促互鉴(八交互鉴)。尊重各国各族人民自然健康美、生态健康美、人体健康美、健壮健康美、艺术健康美、品德健康美、崇高健康美、社会健康美审美情趣(八健审美),传播和睦和谐、合作协作、互利互惠先进审美文化。尊重不同健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反对残害生命健康邪教、陈规陋习,倡导有关环境、生态、身体、生理、文化、伦理、信仰、社交健康向上风尚,化风成俗(八风习俗)。尊重不同健康法律秩序,倡导遵守有关国际气候与自然、食药与产品、艺体与安全、医疗与和平、精神治疗与人文情怀、伦理与道义、信用与诚信、交往与交流健康规则,习养大健康法律秩序文化(八则文化),为大健康交往对话、交流互鉴、交融创新,营造良好制度文化氛围。尊重个体人格品质,关注心理文化健康,促进心疗或精神治疗机构广泛合作,营塑适宜精神氛围,照顾适宜地位感受,辅导适宜角色认知,引导适宜行为约束,维护适宜文化自尊,赋予适宜伦理抚慰,重建适宜信心信念,照亮适宜乱象透视(八宜心疗),疏导和舒展心理秩序,理顺情感、理智、认知、语言、人事、事物逻辑,积极倡导对遭受重大灾难灾害人群心理救助活动。尊重健康主体地位及其健康自由个性和健康全面发展需求,各类各国国际健康组织加大健康教育促进力度,促进开展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高年、寿年全生命周期健康教育,促使人们改进生活和行为方式,持续提升各类人群健康素养修养和维护能力水平(八教促健)。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