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2-8505

CN 51-1675/C

论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策略

周耀宏

周耀宏. 论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策略[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7(5): 94-101.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8.05.013
引用本文: 周耀宏. 论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策略[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37(5): 94-101.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8.05.013
ZHOU Yao-hong. On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Cyberspace Ideology Discourse Right in the New Age[J].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 2018, 37(5): 94-101.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8.05.013
Citation: ZHOU Yao-hong. On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Cyberspace Ideology Discourse Right in the New Age[J]. 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 2018, 37(5): 94-101.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8.05.013

论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策略

作者简介: 周耀宏(1972—),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识形态等的研究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场域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7BKS136)

中图分类号: D64; G206

On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Cyberspace Ideology Discourse Right in the New Age

  • 摘要: 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呈现出话语主体多元化、话语载体多样化、话语内容复杂化的新特点,也面临着国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国际网络领域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渗透交锋不断、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对乏力等新挑战。掌控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就必须提高话语主体素养以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能量,拓展话语载体多样性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坚持话语议题守正创新以打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推进话语表达方式转换以实现中国话语标准的“国际化”。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of cyberspace presents new features.For example, pluralism of discourse subjects, diversification of discourse carriers, and complexity of discourse content. It also faces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for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s in the domestic cyberspace, and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domain. There are still new challenges such as the continuous penetration of ideologies and the lack of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rights in the cyberspace ideology in China.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of cyberspace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discourse literacy to guide online opinion leaders to play positive energy, expand the diversity of discourse carriers to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mainstream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and persist in the innovation of discourse issues to build society. The dominant ideological discourse of the ideology continu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scourse express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standards.
  •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极端重要的工作”[1]153,注重狠抓网络空间治理,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19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2]42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2]2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性判断,新时代的网络空间呈现新的特点,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运用网络使意识形态工作活起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展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国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制造信息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有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都随着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新媒体终端的使用而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带来难得的机遇,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带来新的机遇,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带来便利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新途径,为提高我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提升我国意识形态软实力带来新动力。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没有什么时候能像现在这样让人充满豪情和自信。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技术也由原来的落后国家走进先进国家的行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在网络空间得到广泛运用,“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网络大国”[1]19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3]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互联网用户大国,这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地位的实现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互联网普及率大幅度攀升的背景下,公民即网民,“人人在网、人人言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就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掌控话语权带来难得的机遇。在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动员工作需要意识形态工作者“跑断腿、磨破嘴”,而且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互联网的普及,使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传递给网络用户,并且可以超时空、不间断、无死角地全方位传播。网民运用网络这一“神器”很快就能掌握新理论、新精神,并在日常的现实交往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他掌握的信息传递给群众,进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群众中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4]335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载体类型呈现丰富性和多样化特征,新媒体形态不断推陈出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扩大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网络空间衍生出一系列社交平台或媒介,除传统的门户网站、个人网站或个人主页、论坛、贴吧等网络媒体外,博客、微博、QQ、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手机媒介不断涌现,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的载体层出不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百度百家、移动阅读端等自媒体方兴未艾。充分运用和发挥这些渠道的作用,多措并举,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得到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得到彰显。毫无疑问,网络空间的这些新媒体平台为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发挥着积极作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微信公众号、新华网、人民网、CCTV、各级政府网站等,在意识形态引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净化网络空间力度的逐步加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逐步加强,网络生态日渐良好。“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4]336党的思想宣传工作部门和新闻传播部门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切实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坚决制止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治理网络虚假和有害信息的传播,追究相关事件的责任人、提供网络平台的网站和运营商,严把网络新闻审核关,让亿万网民真正实现依法上网、文明上网,提升网民在网络空间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收获感。

    当今世界,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第五度空间,网络空间占领的高度、宽度和速度将对一个国家整体战略带来重要影响。习近平指出:“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198网络空间的开放性、超时空性为我国思想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便利,为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提供现实可能性,中国互联网发展日益彰显中国特色和民族品格,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全球的形成提供了保障。网络空间的争夺表面上看是信息技术的争夺,但归根到底主要是话语权的争夺,主要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网络空间的不断拓展,更加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特别是一些使用传统手段无法得到充分表达和展示的文化形式,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处理之后,大大便利了其向外传播,这对拓展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世界话语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中华文化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明成果浩如烟海,其中蕴含的先进理念通过网络,以各种形式方便快捷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进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无比坚定的步伐大踏步向前迈进,不断给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通过网络空间向世界传播真实的中国以正视听,让“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巨大发展成就面前不攻自破。

    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5]372。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认知领域,也同样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当前形势下,网络空间还存在着“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行为,也存在着“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4]336等行为。这都表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战硝烟未散,战火频仍,值得关注。

    我国国内网民队伍的日益壮大,使得意识形态舆论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在现场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转化为网络空间场域,由面对面的对抗转化为屏幕背后的较量,或者由延时性的传统媒体话语阵地争夺战转化为及时性的新媒体话语场域操控战。没有硝烟的战场争夺的是更多网民的支持,看似没有生死离别、成王败寇的网络战,背后却隐藏着无限杀机,胜算的机会有时就在一念间,毁灭的可能有时就在一瞬间。国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传统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之争。反映在网络空间话语权争夺上,就是以古讽今、以古否今、扬古去今。

    二是非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争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内核和灵魂,这无疑对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主旋律提供有力的价值观引领。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24字,从提出那天起就引来一些人的围攻,他们怎么看这24个字都不顺眼,企图用西方所谓“自由、平等、博爱”取而代之的有之,用“仁义礼智信”取而代之的有之,甚至有人鼓吹用“三纲五常”取而代之。一时间,网络空间意识形态价值观话语争夺甚嚣尘上。

    三是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在网络空间的虚拟世界里,一些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捏造历史事实,编造所谓真实故事,歪曲解读历史,甚至反读历史、炒作野史,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大肆宣扬帝王将相拯救历史、英雄豪杰驾驭历史、封建道统规范历史、宗教神灵创造历史,否定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方世界主要是美国无疑是互联网强国,至今没有那个国家能够望其项背。在全球仅有的13台根服务器中,主根服务器(A)由美国牢牢控制,辅根服务器(B至M)美国9个,瑞典、荷兰、日本各1个,这种西方国家占绝对优势的互联网格局中,貌似没有交锋胜负已定。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1]197在国际互联网领域,除了与西方信息技术存在差距之外,中国还在传播技术手段、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纵观国际网络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概貌,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冲突交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自由开放与有限管控的对立。西方国家在网络空间崇尚自由、开放的原则,鼓励创新和冒险,特别是美国能够使互联网破土而出,靠的就是这些。冷战后,美国继续促进国际信息自由,除了保留并扩展国际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作用外,还把注意力放在了公共外交和互联网领域,重点是让目标国家的民众不受限制地获得美国希望传达的信息。美国自由开放的理念和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共享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对于不同背景、民族、文化的人,都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相比较而言,中国一直强调大一统,强调集体主义。在对待互联网的问题上,一方面鼓励其快速发展以“后来居上”,另一方面又对互联网的弊端忧心忡忡。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大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攻势,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治理传统媒体的办法,于是网络防火墙就出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防火墙阻碍了网络言论自由,站在道义的制高点攻击中国;中国则用国情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应加强对话与交流,尊重彼此关切,共谋合作发展予以对抗。

    二是“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激烈交锋。在网络空间,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兜售其自由民主的所谓人类普世价值的观念,通过这种价值观念为西方对外政策、国家霸权主义提供政治正确性依据和合法性依据并以此对中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予以诋毁。当然,我国官方在意识形态上从来是不会向西方让步的,在西方所谓“普世价值”面前,我们敢于亮剑,以强硬的措施抵御西方反华势力。

    三是霸权主义和和平发展的交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话语争夺,利用互联网的超时空性对我国进行价值观渗透的招数,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其背后蕴藏的真实意图无非是想维持其世界霸主地位。苏联的解体,使美国好不容易解除了心头大患,现在又出现一个势头猛进的中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岂能坐视不管呢?要搞垮中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招数已经不多,通过军事手段击败中国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剩下的方法也只能是通过分化手段,让中国“内乱”或“分裂”了。但制造分裂的直接办法用了很多,都没有取得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满意的效果,互联网的兴起无疑给美国等西方国家击败中国带来了可乘之机,中国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常遇麻烦就不难理解了。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说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网络技术水平、网络传播手段、网络传播内容等都有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硬实力的增强,我们的网络自信心也大幅度提升。但是,和我国综合国力硬实力的发展速度比较起来,和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比较起来,和发达国家网络传播比较起来,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空间,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效、度,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198总体来说,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实际工作中存在具体工作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和其他具体工作很实,抓意识形态工作较虚,抓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更落不到实处,特别是还习惯于用管理传统媒体的办法来对待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总认为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真正认识到互联网2.0时代是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发言人的时代。有时候直到出现重大网络舆情事件之后,才幡然醒悟。认为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不能很好将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等具体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协调起来发展,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手软”现象,工作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

    二是各部门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分工合作缺乏充分协调。在对待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部门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习总书记讲“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1]154,这也不是仅仅要求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这一个系统的,全党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在抓意识形态问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现行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下,尽管“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20,但在党委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各具体职能部门,在发挥积极作用“守好责任田”的同时,确实还存在着“各管一块、各管自家事”各自为战的情况,各部门相互之间协调沟通不够充分,不能把党委抓意识形态工作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党管意识形态是基本原则,党委负主体责任、宣传思想部门负主要责任、网信办负直接责任的三级责任落实问题有待加强。

    三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争夺的新媒体平台管理难度大。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带来的是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推出创新性交流、交往的平台。除传统的微博、个人主页、QQ之外,更有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社交群落,各种具有特定人群的社交群落在意识形态传播方面存在很大隐患,管理不善会带来不良的甚至恶性后果。即使是一些看似正常的工作群、同事群、邻居群等社交群落,也有可能传播不良信息。目前管理体制下,对各种社交群落的管理几乎是法律的空白,尽管有关法律也明确规定禁止在互联网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禁止在互联网上传播有毒、有害信息,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很高。比如,微信群和QQ群,任何网民都可以随时创建,并不需要什么资格审查或登记,很可能随性而来、随风而去。这方面管理的缺失和不到位,往往给境内外非主流意识形态输入和渗透创造机会,值得警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分析新时代我们的工作还面临的不足、困难和挑战时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2]9因此,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党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工作。当前我国网络空间话语权遭遇的主要矛盾是我国经济社会硬实力使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发展诉求和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不能完全跟上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是加强和改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建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归根到底是网民话语的表达权,但又不仅仅表现为单个上网个体的自说自话,话语权往往带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合理性、可接受性,因此,它是意识形态软实力的表现。从网络空间的言说主体状况来看,基于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类型的区分:从网民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来分,可以分为专业性网民和业余性网民;按网民对网络的依赖度划分,可以分为铁杆网民和跟风网民;根据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分为名人粉丝、军事粉丝、文化粉丝等等;根据网民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可以分为普通网民和网络大V等等。在“人人皆网”的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首先应当抓住网民这个主体,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一是要加强普通网民的素质养成。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中,大众网民的力量不可小觑,网络舆情的爆发往往是由大量普通网民跟风造成的。习近平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1]155抓基层主要是抓网民中的大多数,主流意识形态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对于网络空间信息的流传要及时跟踪,教给网民辨别真假信息的方法,倡导网民要文明上网,做负责人的网民,像在现实世界一样的守法网民,知荣辱,守规矩。

    二是加强对网络大V的引导与管理。网络空间的知名人士往往有大量粉丝,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往往影响着粉丝的思想,属于网络空间中话语不多,但话语权和话语能量很大的网民。因此,抓网络大V或者意见领袖就是抓主要矛盾、抓主流抓关键。习近平指出:“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在内的网络人士大量涌现。在这两个群体中,有些经营网络、是‘搭台’的,有些网上发声、是‘唱戏’的,往往能左右互联网的议题,能量不可小觑。我说过,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要把这些人中的代表性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其政治观点,增强其政治认同。”[4]325

    三是网站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这是加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核心抓手,抓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规律,不从网络管理者或经营者及其他新媒体平台提供者抓起,就不能有效解决话语权流失问题。网络空间的经营者、管理者在网络空间活动中必须讲党性,要像对待传统媒体一样对待网络传播和新媒体传播。党性和人民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基本属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网治网的基本要求。马克思就十分重视报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指出人民的承认与支持是报刊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种“‘好的’人民报刊”是一种“国家精神”,是“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6]397的报刊,是把“个人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6]179。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1]154

    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最终结果在于争取更多的群众,在于话语的认同度和认可率。单向度的话语传播会严重影响受众的广度和范围,网络空间多样化的载体运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话语音量,提升话语权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笨拙的方法则相反,甚至事与愿违。宣传思想工作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面对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做好社会思潮的引领工作,必须讲究科学的渠道和方法。

    一是要用好传统媒体创新转化的网络平台和空间。这主要是指诸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数字化时代进行的现代转型。这些传统媒体在继续做好做大原平台的同时,不可避免遭遇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信息传播方式革命性变革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面对危机和挑战,它们或主动或被动都逐步走上了改革之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化不能简单地把报纸内容变成屏幕显示了事,要真正实现平面媒体向立体媒体、静态媒体向动态媒体、单项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最根本的就是理念创新。宣传思想管理部门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步伐,用新思想、新观点解决新的新闻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要运用好互联网产生以来推陈出新的媒介和手段。宣传思想管理部门要善于驾驭和运用最新的新闻传播媒介,改进和更新传统思想文化传承工具,特别是运用好现代网络技术,综合运用微博、微信等即时信息平台,准确无误地发布有效信息,积极快速反应并科学回应有关质疑。在新媒体时代新的媒介层出不穷、流媒体铺天盖地的背景下,宣传思想管理部门的工作是艰巨的,但使命是伟大的。宣传思想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工作创新势在必行。创新信息的收集方式,做到及时下情上达,既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难点,它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实现状况。

    三是要建立和巩固新媒体主流阵地。巩固已有的阵地,建立自己的新阵地,拓展边缘阵地,争夺中间阵地,渗透敌方阵地,是实现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由之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信息时代人们思想文化传播、互动的重要工具,承担着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所导致的多元文化的碰撞,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必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通过加大政府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红色网站、社区论坛、商业娱乐网站等网站建设力度,弘扬主旋律,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据网络空间,巩固主流阵地,无疑是一项重要的途径。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武器在于话语本身,没有话语就没有话语权,不发声也可能是一种话语表达,但在网络空间保持沉默就真的虚拟而无从确定其存在了?思想和价值观的传播是通过话语的形式出现在网络空间的,无论是文字的、声音的或者视频的,它总能让接触到网络的人受到影响。习近平指出:“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4]324

    一是要创新话语内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形式确定之后,内容就是王道,没有创新的内容,再好的形式和平台也无法抢占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制高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的实现首先表现在其话语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人云亦云是没有话语权可言的,拾人牙慧更无所谓拥有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之所以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巨大变革和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深刻影响19世纪中叶之后的欧洲走向和全球的发展趋势,原因就在于其理论话题围绕议题的超前性和科学性,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他破解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之谜。因此,马克思本人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伟人”“千年思想家”就不难理解了。

    二是科学创设话语议题。当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潮所遭遇的无语、失语情况,根本原因在于话语议题设置滞后、陈旧和僵化,科学设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议题是当务之急。为此,必须坚持发展的理念,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当今社会的急速变化,紧跟时代潮流而又能引领社会潮流,用科学的、鲜活的话语议题解读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抢占话语先机需要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和引领潮流的敏锐眼光,而这正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知和对现实世界发展规律和本质的科学把握。

    三是要敢于、善于发声。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它绝不是无声的世界。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话语权争夺和围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亮剑”不是为了杀戮,而是捍卫正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对国内思想意识领域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起着正本清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155;对国际社会思潮的冲击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起着参与全球治理、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巨大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意识领域的新问题新挑战,给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任重道远。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科学性要通过科学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更加彰显其科学真理的理论魅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德国诗人歌德说:“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长青。”让“灰色”的理论变得五彩缤纷、具有感染力是宣传思想管理部门的使命所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理论并不都是艰涩难懂的,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强大的思想武器,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一是改进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述形式。话语表达是要区分对象的,千篇一律和对牛弹琴受害的最终是说话者本人。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网络空间话语权的争夺往往是白热化的,对话双方或者多方都有话语优势和众多追随者,谁的话语更能打动人、更能影响人,就需要说话的技巧和水平了。就是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阐述深奥的理论;要力戒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八股文,用最通俗的语言、最朴实的情感、尽量丰富的表现形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论、掌握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实现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任何运用行政命令、强行灌输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关键是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1]155

    二是要传播中国最美的声音。在对外宣传报道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主动争取话语权,积极传播中国声音,要怀有“世界因我而变得更加美丽”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参与到全球化的大潮之中,要抱有“舍我其谁”的巨大勇气在全球治理中彰显中国理论的魅力。这不仅是关系到中国国际形象的“面子”问题,还关系到全球规制制定影响和维护中国利益的“里子”问题。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始终是引领世界潮流和走向的,中国始终是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充满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近代以来我们落后了,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丧失殆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没有话语优势,妄论权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由闭关锁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在对外双边和多边合作中,我们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但也不断遭遇西方“话语霸权”。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实际行动无声地传递着中国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156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构想,并指出中国梦是世界梦、人类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通过中国话语传播到世界各地,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三是要构建“中国标准”的世界化、中国话语的“国际化”。纵观国际社会,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世界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几乎是失声的,网络空间更是发达国家卖弄其“文明进步”的场所。那么,我们不仅要问,西方发达国家在互联网时代推行“网络话语霸权”的底气何在?除了他们掌握着强大的互联网核心技术外,还有其他让它底气十足的因素吗?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意识形态话语权,其根本就是通过放大文化优越性、政治价值观的合理性、塑造国际规则能力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达到让人在所谓强大的文化和价值吸引力下自觉接受其思想的力量。从WTO经贸领域西方主导的贸易规则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中国加入进来,也仍然避免不了西方对中国贸易关系上的“双重标准”。在体育竞赛中,为了解除中国乒乓球队长期雄踞霸主地位的局面,国际乒联动足了脑筋,比赛规则一改再改,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国际话语权,我们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也在为制定国际秩序构建规则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3] 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4).http://www.cac.gov.cn/2017-08/04/c_1121427672.htm.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5]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
    [6]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 期刊类型引用(2)

    1. 李晴,陈鹏宇. 兼顾指标均衡性的科技评价研究——以地理学期刊评价为例.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3(15): 46-48+52 . 百度学术
    2. 陈鹏宇,李晴.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模拟权重探讨——以地理学期刊评价为例.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02): 13-2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52
  • HTML全文浏览量:  1012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4-20
  • 刊出日期:  2018-09-0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