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2年 41卷 第2期
2022, 41(2): 1-8.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1
摘要:
江河源文化是大江大河起源段的“地理—社会”空间文化。在黄河文化的研究中河源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看,黄河河源文化具有久远性、复合性、辐射性、传递性特征。黄河河源文化在自身的演进过程中一直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表现为:将游牧文化带入到中华文明之中,形成中华文明的底色;古羌人在华夏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带动众多族群(特别是藏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江河源区共同的源头、共同的文化和横跨黄河长江的人口迁徙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结为一个整体。对江河源文化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形成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江河源文化是大江大河起源段的“地理—社会”空间文化。在黄河文化的研究中河源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看,黄河河源文化具有久远性、复合性、辐射性、传递性特征。黄河河源文化在自身的演进过程中一直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表现为:将游牧文化带入到中华文明之中,形成中华文明的底色;古羌人在华夏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带动众多族群(特别是藏族)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江河源区共同的源头、共同的文化和横跨黄河长江的人口迁徙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结为一个整体。对江河源文化的整体性认识,有助于形成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 41(2): 9-15.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2
摘要:
通过对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2509个藏族家庭的语言调查,量化分析了藏族父母的家庭语言管理状况:目前大部分藏族父母已具有家庭语言管理意识,实施母语和国家通用语言双语规划的父母所占比例较高;藏族家庭语言管理因父母职业和孩子年龄呈现出差异;家庭语言管理对家庭语言环境、孩子语言认知产生影响。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应以民族家庭作为重要阵地之一,进一步加强家庭中父母的语言管理意识培育,并充分发挥家庭中孩子的主体作用,主动介入、主导实施家庭语言管理。
通过对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2509个藏族家庭的语言调查,量化分析了藏族父母的家庭语言管理状况:目前大部分藏族父母已具有家庭语言管理意识,实施母语和国家通用语言双语规划的父母所占比例较高;藏族家庭语言管理因父母职业和孩子年龄呈现出差异;家庭语言管理对家庭语言环境、孩子语言认知产生影响。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应以民族家庭作为重要阵地之一,进一步加强家庭中父母的语言管理意识培育,并充分发挥家庭中孩子的主体作用,主动介入、主导实施家庭语言管理。
2022, 41(2): 16-28.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3
摘要:
随着新一代信息革命的到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53家上市公司数据以及64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模型分析中国新型数字设施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及进、出口贸易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作用机理有所差异。中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和进口贸易中的影响主要依靠贸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作用,而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则主要依靠贸易成本发挥作用。在此前提下,中国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合理布局,既要培育贸易增长新动能,又要优化出口结构布局,通过加大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机制,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水平,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革命的到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53家上市公司数据以及64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模型分析中国新型数字设施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及进、出口贸易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作用机理有所差异。中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和进口贸易中的影响主要依靠贸易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作用,而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则主要依靠贸易成本发挥作用。在此前提下,中国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合理布局,既要培育贸易增长新动能,又要优化出口结构布局,通过加大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机制,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水平,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2022, 41(2): 29-36.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4
摘要:
大数据发展产生数据自由这一新兴诉求,数据自由与重在管制的隐私保护的冲突日渐显现并逐步加剧。从法律角度看,化解冲突的关键在于理顺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内在机理。通过比较研究和规范解释发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将数据纳入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范围,即赋予数据以言论保护,同时发展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或者标准,框定数据自由的范围和管制的限度,这一系列举措证实了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可调和性。总体上,研究美国法上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相关判例和规则,可为我国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研究参考。
大数据发展产生数据自由这一新兴诉求,数据自由与重在管制的隐私保护的冲突日渐显现并逐步加剧。从法律角度看,化解冲突的关键在于理顺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内在机理。通过比较研究和规范解释发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将数据纳入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范围,即赋予数据以言论保护,同时发展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或者标准,框定数据自由的范围和管制的限度,这一系列举措证实了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可调和性。总体上,研究美国法上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相关判例和规则,可为我国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研究参考。
2022, 41(2): 37-46.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5
摘要:
当前,数字经济十分活跃,但跨境数字服务却遭遇税收实践困境。用户与数据要素对企业价值创造贡献结构的重塑倒逼税收管辖权规则作出回应。对数字服务税立法的逻辑基础源于用户数据“对价—补偿”理论。目前国际社会对数字服务税立法作出了有益探索,也为未来我国构建数字服务税制提供了下列思路:适度扩展传统理论,回应新兴资源要素的价值创造贡献;审慎设计课税要素,明确税收基本原则依循与价值协调;深度参与国际立法,融贯与引领统一数字服务税制进程。
当前,数字经济十分活跃,但跨境数字服务却遭遇税收实践困境。用户与数据要素对企业价值创造贡献结构的重塑倒逼税收管辖权规则作出回应。对数字服务税立法的逻辑基础源于用户数据“对价—补偿”理论。目前国际社会对数字服务税立法作出了有益探索,也为未来我国构建数字服务税制提供了下列思路:适度扩展传统理论,回应新兴资源要素的价值创造贡献;审慎设计课税要素,明确税收基本原则依循与价值协调;深度参与国际立法,融贯与引领统一数字服务税制进程。
2022, 41(2): 47-53.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6
摘要:
网络直播营销中的流量造假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需要明确其法律性质:直播营销主体实施的流量造假一般构成虚假宣传,在消费者受欺骗损失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使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受损的流量造假属于商业诋毁。其次,需要将直播营销中流量造假的法律责任落实:明确其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的配置、加大对实施流量造假的直播营销主体的惩罚力度以及疏通消费者的维权路径。最后,需要完善直播营销中流量造假的监管路径:提高技术治理水平、解决管辖和主管机构问题以及加强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直播营销平台的联动治理。
网络直播营销中的流量造假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需要明确其法律性质:直播营销主体实施的流量造假一般构成虚假宣传,在消费者受欺骗损失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使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受损的流量造假属于商业诋毁。其次,需要将直播营销中流量造假的法律责任落实:明确其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的配置、加大对实施流量造假的直播营销主体的惩罚力度以及疏通消费者的维权路径。最后,需要完善直播营销中流量造假的监管路径:提高技术治理水平、解决管辖和主管机构问题以及加强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直播营销平台的联动治理。
2022, 41(2): 54-64.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7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健康及健康不平等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公平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使用2020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首先探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集中指数法测度中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状况,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探究不同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指数达到了7.941%,我国老年群体存在显著的亲高收入人群的健康不平等;(2)收入、教育水平、性别、城乡户口、东部地区对老年群体的健康及健康不平等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方向不同;(3)代际经济支持、年龄、最近就诊状况、过去一年住院状况、中部地区、慢性病数量、医保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相对较小。因此,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城乡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保障水平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实现健康公平的几条重要路径。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健康及健康不平等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公平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使用2020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首先探究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集中指数法测度中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状况,并对集中指数进行分解,探究不同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指数达到了7.941%,我国老年群体存在显著的亲高收入人群的健康不平等;(2)收入、教育水平、性别、城乡户口、东部地区对老年群体的健康及健康不平等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方向不同;(3)代际经济支持、年龄、最近就诊状况、过去一年住院状况、中部地区、慢性病数量、医保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相对较小。因此,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城乡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保障水平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实现健康公平的几条重要路径。
2022, 41(2): 65-76.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8
摘要:
领导消极行为是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重要引致因素,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了以非权变惩罚为自变量、领导信任为中介变量、情绪智力为调节变量、员工工作退缩行为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探讨非权变惩罚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非权变惩罚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第二,领导信任在非权变惩罚与员工工作退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情绪智力可以削弱非权变惩罚对领导信任的负向影响;第四,情绪智力负向调节领导信任在非权变惩罚与员工工作退缩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即员工情绪智力能力越强,领导信任的中介效应越弱。研究揭示了非权变惩罚影响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领导者合理实施惩罚、抑制员工工作退缩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领导消极行为是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重要引致因素,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了以非权变惩罚为自变量、领导信任为中介变量、情绪智力为调节变量、员工工作退缩行为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探讨非权变惩罚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非权变惩罚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第二,领导信任在非权变惩罚与员工工作退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情绪智力可以削弱非权变惩罚对领导信任的负向影响;第四,情绪智力负向调节领导信任在非权变惩罚与员工工作退缩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即员工情绪智力能力越强,领导信任的中介效应越弱。研究揭示了非权变惩罚影响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领导者合理实施惩罚、抑制员工工作退缩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2022, 41(2): 77-89.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09
摘要:
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人格特质等视角,探讨了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对剥夺感、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关系间的结构模型。通过相对剥夺感量表、建言行为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心理契约违背量表对392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呈负相关关系(r = − 0.35,p < 0.01);核心自我评价在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显著(β = − 0.18,p < 0.001);心理契约违背的中介效应也显著(总效应c = − 0.28,p < 0.001,直接效应c′ = − 0.20,p < 0.01)。因此,核心自我评价对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心理契约违背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可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人格特质等视角,探讨了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对剥夺感、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关系间的结构模型。通过相对剥夺感量表、建言行为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心理契约违背量表对392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呈负相关关系(r = − 0.35,p < 0.01);核心自我评价在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显著(β = − 0.18,p < 0.001);心理契约违背的中介效应也显著(总效应c = − 0.28,p < 0.001,直接效应c′ = − 0.20,p < 0.01)。因此,核心自我评价对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心理契约违背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可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022, 41(2): 90-98.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10
摘要:
基于“三线”划定情境下如何科学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及整治策略,是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利用人口预测与潜力测度模型,对潜力来源及整治流向进行分类界定:依据“三线”已有划定区域及整治导向,将整治策略分为生态发展、农地保障及城乡统筹三种类型。其中,生态发展方向下的整治潜力相对较小,应着重推进生态用地整治增强区域生态功能、保证区域生态优势;农地整治方向下的整治潜力较大、涉及范围较大,应着眼推进农用地复垦,保障区域农业生产;城乡统筹方向下的整治潜力较小,应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布局结构,进而为区域用地集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基于“三线”划定情境下如何科学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及整治策略,是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利用人口预测与潜力测度模型,对潜力来源及整治流向进行分类界定:依据“三线”已有划定区域及整治导向,将整治策略分为生态发展、农地保障及城乡统筹三种类型。其中,生态发展方向下的整治潜力相对较小,应着重推进生态用地整治增强区域生态功能、保证区域生态优势;农地整治方向下的整治潜力较大、涉及范围较大,应着眼推进农用地复垦,保障区域农业生产;城乡统筹方向下的整治潜力较小,应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布局结构,进而为区域用地集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022, 41(2): 99-110.
doi: 10.12189/j.issn.1672-8505.2022.02.011
摘要: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是我国创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对中央层面出台的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的29项政策进行编码,并构建政策工具、创业过程、政策力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中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而需求型政策工具缺失、创业起步期和发展期针对性政策缺乏以及政策力度不足且波动起伏较大等问题突出。据此,文章提出综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提高政策制定针对性和保障返乡创业政策供给稳定性等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提供些许参考借鉴。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是我国创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政策工具视角出发,对中央层面出台的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的29项政策进行编码,并构建政策工具、创业过程、政策力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中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而需求型政策工具缺失、创业起步期和发展期针对性政策缺乏以及政策力度不足且波动起伏较大等问题突出。据此,文章提出综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提高政策制定针对性和保障返乡创业政策供给稳定性等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提供些许参考借鉴。